9月,神獸返校
校服,必須擁有排面
↓↓↓
作為學生在校的“常服”
校服伴隨孩子們度過春夏秋冬
校服材質是否安全、質量是否過關
牽動著家長們的心
如果校服有異味、褪色、縮水
遇到這些問題該怎么辦?
聽聽今天的《市場監管講堂》怎么說
今天的《市場監管講堂》節目我們邀請到了湖北省纖維檢驗局檢驗科潘全先生,請您先介紹一下,如何判斷校服質量是否合格呢?
校服的質量抽檢主要涉及纖維含量、可分解致癌芳香胺染料、甲醛含量、pH值、異味、色牢度、起球、強力、燃燒性能、外觀、標識等20余項指標。
根據去年的抽檢結果來看,校服的合格率為77.6%,不合格的問題主要出現在成分含量、標識以及色牢度項目。其中需要重點關注的是纖維成分含量,該指標不合格的主要原因首先是企業在采購面料時沒有采取有效措施確保纖維成分的含量;其次,不排除個別企業存在以假亂真、以次充好牟取不法利益的行為。
常聽說純棉穿著才舒服,但實際生活中校服面料似乎是化纖的比較多,是這樣嗎?一般采用哪些面料來制作校服呢?
一般來說,純棉材質的服裝優點主要體現在吸濕性高,保暖性強、耐熱、耐堿,具有較好的透氣性和親膚性,適合貼身穿著,但是缺點也很明顯,主要體現在易縮水、易起皺,易褪色、不耐酸等。
而合成纖維材質的服裝特點是結實耐用,抗皺免燙,色牢度較好,適合外穿,缺點是易起球、易產生靜電、透氣性和吸濕性較差。
綜合考慮來說,常用紡織纖維的純紡或混紡產品均可作為校服面料。
有些家長發現,新買的校服有一種刺激性的氣味,擔心對人體有害。這是怎么回事?
根據規定,異味專指霉味、高沸程石油味、魚腥味、芳香烴氣味共四種氣味類型,霉味主要是存放或運輸環境潮濕易滋生微生物造成的;而另外三種主要來自生產過程的印染或后整理使用的助劑產生,異味不僅具有刺激性,還會讓人產生不適感。
目前,我們所接收的中小學生校服樣品基本上沒有檢測出"異味"。
有些家長反映,學生校服在洗滌之后,發生變色、縮水等變化,這樣的校服合格嗎?
國家標準僅對一次洗滌試驗后的結果進行考核,但是在實際生活中會經過多次洗滌,導致變色程度加重,因此建議學校和供應商要嚴格把控產品原料質量;同樣的縮水率指標在國家標準里面也是有一定允差范圍,只有超過這個限制范圍,才是不合格產品。
【提醒大家】
領到校服后,應仔細檢查是否有影響外觀的表面疵點,如色差色花,洞眼,燙黃,縫紉處是否有脫線、漏縫等。
新買的校服應充分洗滌后再穿。因為通過水洗可以洗去產品上大部分的"浮色"、臟物和織物中殘留的游離甲醛。同時,洗滌可以改善產品pH值超標情況,更好地保護人體皮膚。
文章來源:湖北之聲